近年来,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,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,落实“一把手”工程,深化教学改革,大力实施思政课扎根工程,全面提高思政课供给的水平和质量。
一、坚持“规划”与“控制”相结合,着力加强制度建设
该校始终坚持制度先行,努力形成全校合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联动机制。一是强化政策制度供给。学校先后印发《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》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》《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,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新决策部署,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。二是推进书记项目。将“抓实‘六个关键’,探索思政课的全新‘打开方式’”作为2020年学校党委书记履职亮点项目,聚焦顶层文件、领导授课、教学改革、教师队伍、实训基地、思政品牌等六个关键点,积极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的实施路径。三是形成反馈机制。学校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实施“三进四联五落实”工作,即:进课堂、宿舍、食堂,联系师生、专家和党外知识分子、班团支部、基层党组织,落实领导干部调查研究、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和教学部、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师生员工、领导干部听课、与干部师生谈心谈话,精准联系班级和学生,形成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联络反馈机制,学校校级领导、中层干部、辅导员、督导四类人员长期听评思政课,强化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控制。此外,学校注重落实《教学督导制度》《集体备课制度》《优秀教师公开课制度》《新教师试讲制度》《“青蓝工程”导师制度》等规范制度,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治理水平。
二、坚持“挂帅”与“出征”相结合,着力强化队伍建设
该校始终坚持领导示范,努力形成全员努力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氛围。一是领导班子身先垂范。学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思政课建设,党委班子落实“带头”责任,明确专题研讨、现场座谈会、联系思政教师、讲授思政课程、听评思政课程五大任务。由全体校领导和劳动模范、行业精英共同打造的“成蹊学堂”成为专题式思想政治教育品牌。由党委书记、分管教学副校长牵头的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团队”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。二是坚持名师引领。学校坚持引领思政课改革,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苏州大学、江南大学、河海大学、南通大学、南京林业大学等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,累计聘请8名特聘教授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。近三年,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产生江苏社科英才1人、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优秀教学团队1个、江苏省“333高层次人才”培养对象1人、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。三是建强专职队伍。全面落实国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,出台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努力建设专职为主、专兼结合、数量充足、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。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、省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等科研项目,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。近三年,学校思政课教师荣获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项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、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二等奖1项,出版专著3本。
三、坚持“守正”与“创新”相结合,着力强化思政课改革
该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,坚持“向每课堂要效益”,着力形成广受师生好评的思政课教育品牌。一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。探索思政课教师与二级学院结对共建机制,将“职业性”元素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,优化课程内容、教学方法、实践条件等教学要素,精准供给,积极打造有深度、有温度、有新鲜度、有参与度的“四度”思政金课。教学团队2次荣获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。推进实施“项目渗透·案例体验·平台互动”主体性教学模式、“彩虹堂”-立体式思政教育模式,实践成果分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。二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。疫情期间,学校利用自建课程平台,积极探索“云解析”“云互动”“云实践”的思政课改革,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”课在线教学案例成功入选全国优秀“网上金课”教学案例,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专栏中展示。2019年,学校打造由思政教师工作室和学生青马社共建的“彩虹堂”专题式思政教育品牌,通过师生共同设计主题、共同开发内容、共同制作素材、共同展示课程,采用“互联网+舞台演讲”形式,全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。三是破解实践教学难题。学校投资120万元建设以VR技术和中共一大元素为特色的“党建+思政”情境教学实训基地,着力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难题。扎实开展以“微调查+微公益”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。三年来,学校6个团队获团中央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立项,10个团队获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立项。